安全带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安全带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改革开放四十年湖南印记当年一部大哥大值一套70平的房-【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11 00:30:49 阅读: 来源:安全带厂家

上世纪90年代,广州,用“大哥大”打电话的女人。资料图片

1992年7月,长沙市电信局“大哥大”吉祥号拍卖会现场。供图/湖南电信档案馆

上世纪90年代,长沙火车站站前广场,市民正用手机打电话。供图/湖南电信档案馆

时光倒流二十多年,上世纪90年代初,低头玩手机的人几乎是没有的。一方面,那时的“大哥大”是少数有钱人才买得起的时髦物;另一方面,它笨重的躯体也让人没法捏在手里轻松把玩。

从书信、电报到固定电话、BP机,从移动电话鼻祖“大哥大”到智能手机,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通讯方式日新月异。如今,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之物,它一步步从富商巨贾手中的奢侈品变成人手一部的生活必需品。

1973年4月,一名男子在纽约街头举起了一个庞然大物,并谈笑风生,那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由摩托罗拉推出的手机,那个人就是摩托罗拉的高级工程师马丁-库帕。14年之后的1987年,摩托罗拉3200带着中国第一台手机的显赫身份进入市场,时间距离传呼机进入中国市场仅4年。

对于长沙市民来说,当时他们还只能在香港电影中看到周润发、周星驰等明星手持“大哥大”的威风样子。不过很快,他们就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大哥大”。1992年,“大哥大”首次登陆长沙受热捧。当时20多岁、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的罗先生,成为了长沙首批移动电话“大哥大”的拥有者。

拍来的手机

因为喜欢007拍下了“9000007”

时间回到三十年前,罗先生是人们口中所谓的“顽主”,他喜欢很多新鲜事物。上世纪80年代初,刚参加工作的他就花160多元买了台凤凰牌自行车。17岁他就“下海”,开了家印名片的印刷厂,是当时的弄潮儿。第一批装家用电话,买BP机,他一样不落。对于“大哥大”这样的时髦物,他自然也不会错过。

1992年的一天,一位朋友告诉罗先生,长沙马上会进行一场“大哥大”吉祥号码的拍卖会,问他买不买。“以前这东西我只在电视里见过,想着自己手里能拥有这么一件洋气的东西,十分高兴。”罗先生当时手头有些钱,听朋友一说,便开始筹备此事。晚上回到家,他跟父母说自己准备买个“大哥大”。当时,罗先生的父母一个月工资才几百元,听说买这样一台“不知道什么玩意”的东西要上万元,他们很不理解,坚决反对。但罗先生心意已决,也没有和父母商量,第二天他就找朋友花3万多元预订了一台。

1992年7月17日,长沙市电信局首次拍卖“大哥大”吉祥号码。罗先生清楚地记得,他和朋友一大早就赶到东塘电信大楼等着。进门时,每人手里发了个乒乓球拍。“我当时很崇拜007詹姆士?邦德,所以看中了‘9000007’号,叫一次价我就举一次,没举几次就拍到了。”罗先生说,具体成交价我不记得了,只记得当时机子就花了2万多块钱。

不过,给罗先生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当天拍卖会上两个最贵的号码。当天,“9000001”和“9008888”两个号码分别拍了30多万元和21万元,创下全国移动电话号码拍卖成交单价之最。

显摆的工具吃饭前先把“大哥大”往桌上一摆

“拍卖会现场并没有拿到‘大哥大’。”罗先生回忆,过了好几天,“大哥大”才到他手上,“好家伙,像个大砖头,我当时还有些纳闷,这和香港电视剧里不一样啊,他们的感觉小多了”。

后来,为了让“大哥大”显得更加威武,他和朋友在机身外加了3块电池,让它变得又厚又大。

手持“大哥大”,腰别BP机,在熙攘的人群中长长地喊一声“喂――”,霎时引来一片艳羡的目光……那是罗先生印象中最气派的日子。

“当时无论走到哪都要提上‘大哥大’,吃饭喝茶的时候,把‘大哥大’往桌上一摆,感觉就是一个字,‘’。”罗先生说,“当时印的名片上,‘大哥大’号、BP机号码用彩色烫金,比单位和姓名要大二号字!”

罗先生回忆,刚开始有手机不知道往哪打,于是傻乎乎地先呼了自己的BP机。他说,当时的“大哥大”像一块黑色砖头,除了打电话没别的功能,而且通话质量不稳定,常常要喊。续航能力也很弱,一块大电池充电后,只能维持30分钟通话。

后来没过几年,厂家给罗先生推荐折叠小手机,说只要2000多元。“当时嗤之以鼻,手机这么小,人家打电话都看不见了。”罗先生说,但后面考虑到“大哥大”的信号不稳定,他还是换了台摩托罗拉的翻盖手机。“用这个(翻盖)手机之后,我十多年都没怎么用手机了。”罗先生说,他怕生活被手机打断,打断喝酒、打断睡觉、打断思考……

如今,长期拒绝手机的罗先生还是没有抵挡住智能手机的“诱惑”。他现在用的是一台华为手机,发微信、刷朋友圈,他仿佛又做回了那个“潮人”。“看世界杯、刷朋友圈太方便了,也越来越了。”罗先生说。

讲述

当年买“大哥大”要排队预约

与BP机相比,“大哥大”才是那个年代最酷的通讯工具。王健雄是当时长沙电信局东塘营业处主任,负责家庭电话、BB机、移动电话“大哥大”等电信业务的销售。她回忆,1992年首批“大哥大”到长沙后,一度出现一机难求的局面。作为当时的销售工作人员,她见证了那场“大哥大”拍卖的盛况。

“那天三楼的会议室里簇拥着不下四五百名竞拍市民,现场挤得水泄不通。”王健雄说,当时第一个号码拍卖时竞争就很激烈,从几万元一下子就到了21万元,更让人吃惊的是“9008888”拍出了全场最高的30万元,被一家企业老板拍走。“当时我们都看傻了,心想这些人怎么这么有钱。当时一场拍卖会的销量和金额,超过了我们好几个月的销售数量和营业额。”

在王健雄看来,当时的大哥大有“三个离谱”,首先是价格高得离谱,除了选号费,机子和初装费加起来就要2万多元。按照当年的房价,买一部“大哥大”的钱,可以在市区买到一套六七十平方米的房子。其次是手机重得离谱,一台起码两三斤。然后是体型大得离谱,“不然怎么叫‘大哥大’呢”。

“那时‘大哥大’被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只有身价不菲的人才能消费得起,基本都是生意人、老板,所以也叫‘老板手机’。”王健雄说,和人谈生意时,把“大哥大”往桌上一摆,还没开口生意已经成了一半。王健雄回忆,当时买“大哥大”要排队预约,现场没有手机,当时负责销售的只有一个台席。客户交钱预约后,就把手机拿到台席上,通知客户来拿。“当时没有足够的设备,需求量也不是很大,手机价格较高,客户确定需要后再进货,一般要等上半个月左右才能拿到手机。”王健雄说,一开始买得起“大哥大”的人并不多,最初一个月只卖了几台,最好的时候一个月销了20多台。

时间线

1990年湖南邮电第一条国产光缆工程投入运行。

1992年长沙本地电话网建成开通。1992年“大哥大”首次登陆长沙受到热捧。

1997年随着摩托罗拉、NEC、诺基亚等等手机出现,“大哥大”逐渐被市场淘汰。

1997年全省第一个综合接入网在益阳商用,开启多媒体上网服务。

1998年无线寻呼剥离,邮电分营。2003年启动全省小灵通网络建设工程。4月,小灵通正式对外放号。

2004年3月在全公司范围内同步展开3G网络规划工作。

2017年9月1日取消国内手机长途和漫游费,进一步推动提速降费的落实。

2017年湖南移动互联网用户数4923万户,其中手机上网用户4744万户,手机上网月户均流量达到2488M。4G手机上网用户升至3566万户。

观察

手机从奢侈品变快消品

上世纪90年代,“大哥大”是展示身份地位的一样重要工具,是“奢侈品”,但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大哥大”逐渐被市场淘汰,手机成了人们日常的通讯工具。从昔日的“奢侈品”变成今日的“快消品”。

湖南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力清楚地记得,1994年,他刚参加工作时,单位给他们配备了“大哥大”。“当时不仅‘大哥大’价格高,通信网络的建设也比较缓慢。”周力说,当时进口的设备都是英文,单位从高校引进了一批专业的高知识人才,从事移动通讯网络的规划和设计。

90代中期,随着黑白屏数字手机的出现,由于其价格相对亲民,携带方便,且功能增加,逐步取代了“大哥大”正式进入到百姓生活中,移动电话的使用人群进一步扩大。1994年湖南省移动电话用户2万户左右,1997年湖南省移动电话用户大约在30万户,1999年达到100万户,2001年达到400万户。“比我们的预测发展速度快很多,真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周力说。

从无线传呼的BP机,到“大哥大”手机、普通手机及小灵通,再到现如今的4G手机,移动通讯工具不再是当年的稀有品和时髦物。同时,随着各种智能手机软件的开发利用,手机也不再只是人们通话的工具。聊天、购物、学习、娱乐、视频、支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一切成为可能。

潇湘晨报记者 陈张书 通讯员 陈吕芳 实习生 李香灵 长沙报道

奖章

栏架

堵漏工具

内衣加工

不锈钢装饰管

易碎纸防伪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