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安全带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服装网中服协发布中国男装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发布时间:2020-12-28 16:06:15 阅读: 来源:安全带厂家

10月22日下午,中国男装产业发展趋势高峰论坛在第19届宁波服装节期间隆重举行。在中国男装产业发展趋势高峰论坛上,中国男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雅彬发布《中国男装产业发展趋势报告》。为男装企业带来新的理念和新的销售模式,并为产业发展奠定理论基本和理念指引,以下为《中国男装产业发展趋势报告》全文:

一、我国服装产业的地位、现状和情况

(一)服装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和高新技术应用产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服装产业以集群为依托,以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为手段,得到了快速发展,已连续十几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在发展经济、国际贸易、改善民生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近几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复苏力不强,中国的经济进入调整周期,多年积累的问题交织、叠加,经济增速减挡。我国服装行业在经济减速的背景下,多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矛盾逐渐凸显。在新的转折发展时期,新常态下的服装行业和企业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和挑战。现阶段,我国服装行业表现整体平稳良性,增速持续放缓,转型调整加快,运行质量提升。

(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6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141.98亿件,同比增长1.36%,增幅较2014年同期减少2.4个百分点。2015年1-6月限额以上服装企业零售额累计4551亿元,同比增长为10.3%,比去年同期增速增长0.3个百分点。据海关统计,2015年1-6月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762.08亿美元,同比下降5.56%,增幅较2014年同期减少8.85个百分点;服装出口数量为142.58亿件,同比下降6.18%,增幅较2014年同期减少12.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出口增幅为负值。

二、我国服装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市场消费成为服装增长的重要引擎

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消费者已经逐渐成熟,从过去的数量、刚性需求转变到现在对产品时尚化、个性化、性价比的追求。目前产业的很多问题与行业过去许多年比较粗放、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发展方式有很大关系。尽管市场低迷、需求不足,但是服装的总量还是在增长。增长不是过去同质化增长,而是个性化、时尚化、性价比的增长,这个增长是服装未来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消费者变了,变得很陌生很挑剔,问题是我们没有改变或者说我们变得不够。服装终究是消费型的产业,应该回归到消费者本源--围绕着消费者需求为他们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如果说我们服装产业面对非常多的挑战,如社会变革、技术进步和互联网等,那么最大的变革和挑战是消费的变革和挑战。

(二)消费者将会更加注重服装品质

建国至今,我国服装消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80年代之前,由于经济发展落后,物质缺乏,居民服装消费的目的是满足最基本需求,即有衣服穿;第二阶段是80年代至2010年左右,我国服装产量的不断增长,消费者不再为缺衣少穿而困扰,反而是伴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长,以及互联网零售的快速发展,更加刺激了消费者购买拥有更多的服装;第三阶段是2010年以后,80、90后消费群体没有经历过缺衣少穿,又多是独生子女,其最初的服装消费意识就是选择好的衣服,对服装的品质,如材质、时尚度、个性化等方面更为关注。

根据美国棉花公司与美国国际棉花协会对中国消费者服装消费的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服装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92%的消费者在选购服装时的首要考虑因素是品质,更有91%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愿意为更好的品质服装支付更高的价格。因此,随着80、90后的快速崛起,我国服装消费需求由量向质提升的趋势将愈发明显。

(三)科技含量高的功能性服装将呈现快速增长

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服装是未来永久不变的趋势。目前,在服装市场以创新技术为核心的各种可穿戴设备、科技含量较高的功能性服装等已经在市场中出现,并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在户外运动服装领域,防水防风透气的面料、高科技的保暖里料、高水平的密封工艺以及防静电、速干等技术已经应用到了服装上,这也是近年来户外服装市场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未来的服装市场看,科技含量高的功能性服装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首先,科技含量高的功能性服装能满足消费者对服装高品质和性价比的要求;其次,科技含量高的功能性服装更能彰显消费者个性,提升科技水平也是满足各种定制需求的基础。

(四)个性化、定制化将成为服装的发展趋势

中国80、90后消费者成为消费主体后,未来服装的个性化消费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个性化和定制化将成为服装消费新趋势。服装消费的个性化发展趋势对传统的服装生产流程和理念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消费者将参与到服装的生产过程,由生产决定需求的传统生产方式将转变为由消费需求决定生产,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等创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未来服装市场将会实现产销合一,消费需求直接传输到生产系统,同时生产的产品直接运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将会提高生产企业的效率,使得企业生产的目的性更强,有助于企业减少库存,减少流通中间环节。

(五)线上和线下渠道融合发展将进入新阶段

随着服装品牌企业和传统零售渠道通过不同方式纷纷触网,利用互联网为工具和平台,进行商品展示、商品优惠信息推送以及开展网上销售等线上线下渠道的初步融合已经基本实现。线上渠道发展逐渐常态化,其销售呈现出减速态势,同时线上线下渠道初步融合后呈现出的渠道运营成本加大,渠道优势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同一品牌相同服装在不同渠道的冲突矛盾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线上渠道运营成本增加,品牌企业盈利空间下降,传统渠道触网转型后,使实体店体验优势更加难以得到施展,高品质服装价值难以实现。

从未来发展看,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深入,在经过初步融合后再次专业化和精细化是将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的新阶段,通过不同渠道服装在品质、价格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势能差有效地将消费者引流到合适的销售渠道。

科技进步为线上线下渠道进一步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目前手机已经成为当前消费者的生活必需品,以手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移动APP、移动支付、定位信息、大数据分析等,一方面是极大地释放了消费者,消费者变得更加自由,不再被束缚在实体店里或者电脑前,已经可以随时随地、无空间时间限制地购物。另一方面是信息对称,无论是消费者了解商品信息还是商家了解消费特点都不再是问题。

消费需求的碎片化、细分化态势明显,使得市场更加需要精细化的渠道、专业化的渠道。因此,为了让服装的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利用不同渠道的优势,销售与渠道优势相匹配的服装,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在互联网渠道适合出售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服装,利用价格优势满足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而性价比较高、科技含量较高、功能性突出的服装则适合放到线下渠道,利用服装品质和体验吸引愿意为高品质服装买单的消费者。

(六)以生活方式为主导的创新商业模式将不断出现

我国服装行业正在经历深度调整,传统商业模式在互联网冲击下已经丧失了原有竞争力,千店一面的商业模式和以渠道、价格和广告为主的传统营销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消费者的口味,正在逐渐失效。

首先,互联网大大缩小了消费者的生活半径,消除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差距,使得渠道更加扁平化,进而导致实体渠道建设在营销中的重要性在不断降低;其次,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注意力已经从传统的电视、报纸和杂志转向了手机,口碑、评价这种社区传播对于消费的影响明显提升,并逐渐代替传统的广告;第三,未来的经济是一种体验经济,未来的生产者将是制造体验的人,消费者不再仅仅是购买商品,更需要的是在消费过程中的体验,能够通过感官触动、联想和思考,获得满足感、愉悦感、成就感和知识感,通过互动体验留下深刻的印象。

消费者生活方式变了,从传统的商品化生活方式向休闲娱乐等服务化和网络化转变的趋势更加明显,对于服装品牌企业和零售商来讲,传统的商品为主导的商业模式将向未来生活方式主导的商业模式转变。一方面,生活方式业态所占比重会提高,以生活方式为核心的各种服务和体验将显得更加重要。另一方面,利用生活方式进行跨界营销将越来越普遍。以生活方式为主导的模式创新更能凸显以消费者为中心,店内购物环境和商品更能够给予消费者更为深刻的购物体验,因此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三、我国男装产业的基本情况

(一)我国男装内销情况

2014年男装内销表现为:价升量减,零售额增速明显回升。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2014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男装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7%,增速较上年回升了3.5个百分点,在经历2009-2013年连续4年放缓后首次呈现回升,超过服装类商品整体零售额增速,高出0.2个百分点。2014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男装单价同比上涨8.8%,而零售量则同比下降4.6%,呈现明显的价升量减态势。从价减量升到价升量减,再对比上年和2014年大型零售企业男装类商品零售额的增速,可以看出,消费者对大型零售企业男装的品质需求在提升,心理价位也在提高。对于传统零售企业来讲,在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和性价比的情况下,与其大幅打折不如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的男装。

随着我国男性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实力和消费水平的在不断提升,消费者购买力的持续增强,我国的男装市场容量在不断扩大。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男装消费国,截止到2014年,我国男装的市场规模达9000亿元左右。2014年我国男装销售占我国整体服装销售市场的比重已经达到47%左右,预计未来几年将达到50%左右。

(二)我国男装出口情况

据我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男装出口356.42亿美元,约占服装出口总额的19%。从男装的出口结构来看,我国梭织类男装出口总额远高于针织类男装出口总额。据统计,2014年,我国出口梭织男装总额245.46亿美元,占我国男装出口总额的68.9%,针织男装出口总额为110.96亿美元,占我国男装出口总额的31.1%。从出口价格水平来看,我国出口梭织男装的单价高于出口针织男装的单价。综合来看,我国出口针织类男装产品的数量和金额均出现下降,而梭织类男装产品的数量和金额呈现增加,但是出口的单价均呈现下跌的趋势。我国男装主要出口市场在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

(三)我国男装进口情况

据我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男装进口18.09亿美元,占服装进口总额的26.1%。从男装的进口结构来看,我国梭织类男装进口总额远高于针织类男装进口总额。据统计,2014年,我国进口梭织男装总额15.4亿美元,占我国男装进口总额的85.1%,针织男装进口总额为2.69亿美元,占我国男装进口总额的14.9%。从进口价格水平来看,我国进口梭织男装的单价高于进口针织男装的单价。综合来看,我国进口针织类男装产品的数量和金额总体表现增加,单价上均表现为总体下跌。我国男装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意大利、越南、印度尼西亚及朝鲜等国家。

四、我国男装产业已经进入了新常态

改革开放三十六年来,我国男装产业的发展保持了较快地增长势头。但是,目前男装产业同样也进入了深度调整期,旧有的扩张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常态,而新的行业增长点还需要探索或未完全释放,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困难。消化矛盾、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是目前我国男装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需要通过持续的转型、升级、调整和创新,为男装产业平稳增长注入新的驱动力和提升力。

(一)男装企业和品牌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

从服装行业上下游价值链的角度划分,我国男装企业和品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OEM生产阶段、制造商品牌阶段、商业品牌阶段、零售商品牌阶段。目前,在每个阶段都有一些代表性企业和品牌,这些代表性企业和品牌也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

(二)男装企业和品牌具有区域产业集群特色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我国男装产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整体规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男装企业规模和品牌影响比其他品类较大,自主品牌建设具有区域共性特征和个性特质,国际化和市场化程度高,集团运营多元化和专业化,产品流行趋势系列化和休闲化。近年来,男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受到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趋缓等因素的影响,增长速度也呈现放缓的新态势。

(三)男装企业和品牌更加注重提升产品质量

中国男装成衣工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配备相当高水平的设备,并具备成熟而高水平的工艺技术力量和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国际高端品牌在国内下单制造已相当普遍,有的国内一线男装品牌的部分产品也在海外高端制造企业贴牌加工。

(四)男装企业和品牌创新意识增强

在中国市场中获得成功的男装品牌,都首先着眼于终端市场,挖掘市场潜力,他们精确定位产品与公司战略,满足消费者现实的需求,进而通过品牌风格和品牌文化与其他品牌做区隔。在中国男装产业经营模式中,代理商和加盟商资源一直都是左右行业发展的两股重要力量,渠道终端也向来是男装企业的必争之地。

(五)男装企业品牌建设工作循序渐进

中国男装品牌正在进行由内而外的结构性调整,产品由单品向系列化、多品牌化延伸。通过系列化的商品企划、设计、组合、订货与终端呈现,使各系列产品线的风格清晰,通过阶段铺货与组合陈列,让店铺男装结构合理,配合品牌推广,实现成套、系列销售,实现单店业绩的持续提升。

(六)男装企业和品牌转型升级有序进行

未来十年,中国中等收入阶层和富裕消费者群体将新增2.7亿消费者,中小城市的中等收入阶层及富裕消费者更愿意增加消费支出并进行消费升级。支持中高端男装消费的强大后盾是具备一定消费能力的中等收入阶层的相对壮大。在此背景下,高性价比、且布局于二三线城市的中高端男装企业和品牌的潜力比较大,通过集成创新进行转型升级。

五、我国男装产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科技创新驱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中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人口结构的更新,男装产业面临着经济运行环境改变而需要转型、升级,孕育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技术即将开启第四次产业革命,面对新的产业环境,中国男装产业需要认真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和发展趋势。

(一)创新驱动男装企业品牌转型升级的趋势

我国男装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在正装、商务、休闲、运动、户外等风格上形成了全品类系列化的品牌格局。这些品牌不仅规模化市场化发展,而且具有各自的运营模式和发展特点。不仅大众品牌规模化发展,设计师品牌也渐成气候,而且男装网络品牌也开始风生水起。在我国男装品牌创新、转型、升级过程中,男装市场的个性需求差异化,产品品种多元化,产品流行周期缩短化,市场渠道多元化,企业运营程序化,企业集团多品牌国际化,高级定制品牌发力市场等创新驱动,使男装产业市场和企业品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二)在男装销售渠道中出现了竞争加剧的趋势

在专业市场中,品牌孵化型、营销集散型、特色单品型、展贸中心型、旅游购物型等传统格局的市场关系逐渐改变,市场的专业化服务能力持续加强,有形市场与电子商务等无形市场正在逐渐结合紧密。在实体店零售业态中,百货商场、专卖店、大型超市、品牌折扣店、购物中心等男装品牌逐渐准确定位和讲求实效。新兴线上零售男装迅速发展,主要以时尚、休闲为主。多渠道销售顺应了消费者的需求,呈现线上线下双向发展,线上线下寻找平衡点,企业和品牌进行各种资源整合,多渠道融合将成为零售业常态。

(三)信息技术在男装产业中广泛应用的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男装产业信息化应用技术在不断完善逐渐成熟,正在构建适合男装产业技术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单项业务环节信息化应用技术基本完善,男装个性化定制技术逐渐成熟,电子商务技术促进实体商业空间与网络空间的融合,二维码技术在男装产业的应用推广,信息技术已经基本覆盖研发、设计、生产、营销等各个环节,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更是支撑企业信息化应用突破企业边界、形成与社会资源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四)男装产业两化融合呈现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

企业两化融合向纵深发展,产业两化融合向横向拓展,B2C电子商务平台逐步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领域渗透,工业大数据技术开始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和行业宏观决策过程,生产制造向智能化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创新等已经成为男装产业两化融合并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

(五)男装在产业链上的资源整合力度加大的趋势

在男装产业链的形态中,订单驱动的产业链、技术驱动的产业链、设计驱动的产业链、品牌驱动的产业链、需求驱动的产业链,无论是专一模式、多元化模式,还是垂直一体化模式,都在驱动企业和品牌进行资源整合。男装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表现出:资本逐利企业实现新一轮爆发式发展;产业链上企业纵向延伸、相互渗透,实现多领域发展;男装产业呈现整合升级趋势;信息技术成为重要的产业支撑;男装品牌全面参与国际竞争。

(六)在定制、投资、跨界和转型方面的趋势

定制正在成为男装企业在深度调整中转型突围的方向。面对未来中国定制市场的空间,众多男装企业纷纷谋篇布局,发力男装定制,除了报喜鸟以外,雅戈尔、杉杉等众多男装企业均瞄准了定制业务。国内男装企业在定制业务的发展上一类是主攻价位较高的中高端重定制业务,一类是借助信息化、物联网及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构建智能化的定制系统,依托工业化流水线来实现多品种、小批量、价格相对较低的个性化快速反应定制业务。

在国家金融领域利好政策的推动下,男装企业参与金融投资的手段不仅多元化而且也更为创新。通过资本的渗透和催化,产业与资本密切结合,使得金融投资成为众多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参与设立并购基金也逐步成为行业的新风向。各企业纷纷调整发展战略,积极推进资本并购战略,跨界金融寻找多元投资机会,寻求业绩增长的新突破口,谋求新的发展机会。

从上半年企业业绩状况来看,多元化无疑是提升男装业绩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纵观男装企业的跨界多元化方向,大多集中在金融、电商、互联网、智能化等新兴产业和热点行业。和以前战略不同的是,现在各大男装企业多元化战略多以资本为驱动借力催生,实施多元化和企业转型升级。比如雅戈尔和杉杉等,在这一波资本浪潮中继续大步地跨界跨业,而后来者也紧跟其后,不断通过多元化路径实施企业扩张,通过并购进行产业链横向和纵向拓展。

无论业绩盈亏,转型升级已成为我国男装品牌自救的一条出路。在男装产业资本愈加雄厚的背景下,男装企业转型、调整和升级之路正在向纵深发展,未来的发展将会呈现更多的模式和方向,并促进产业格局进一步分化。随着互联网+普及以及O2O概念的持续推进,男装企业转型升级的动作更多在互联网+、跨界并购和O2O模式上着力。许多男装企业已认识到实体店的新机会,在渠道调整和店铺优化升级方面加大力度,以提升终端门店的销售质量和能力。

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同时互联网技术对于下一步男装产业升级起着重要作用。互联网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平台,也为我们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条件。一方面互联网、大数据可以降低我们对于消费者信息的不对称,增强我们与消费者的交流和沟通,有助于我们去了解分析消费者的变化。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在我们生产、管理、销售中应用形成一个服务与消费者的快速反应系统。这两方面共同构成了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驱动的商业模式。互联网不会改变男装产业的本质——为消费者提供最优的男装产品和服务,这才是我国男装产业的方向和未来!

尾货服装

库存女装折扣批发

国内品牌女装折扣店

流体力学答案

挡烟垂壁厂家

宁波钢结构